“龙生龙,凤生凤,老鼠的儿子会打洞。”这其实就是传统对遗传天赋的看法。
弗朗西斯-高尔顿(Francis Galton,1822-1911)达尔文的表弟,基于对各行业名人及其血缘关系分析,1869年发表了《遗传的天才》,里面提出成为名人的三个因素:先天能力、工作热情及做大量艰苦工作的足够动力(大部分人动力不足)。他注重天赋,认为天赋限制了水平的最高状态,但是同时承认了后天努力及练习对于成功的促进作用。在他之前,欧洲普遍认为天赋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成功。
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,认知心理学,人工智能的发展早已证明血统论是一个不值一驳的谬论。
1996年,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家K.Anders Ericsson教授出版了《优秀者之路:艺术、科学、体育和竞赛中的专家行为获得》,这里面明确指出,相对于后天追求、名师指导、刻意练习、及时反馈及持续的努力等内容,天赋作用没有想象那么大,并且并非是决定性因素。后面的《一万小时天才理论》《异类(Outliers)》都是基于这本书写的。可以说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,远远没有达到要去拼天赋的地步。成功的道路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拥挤,因为人生的马拉松长路上,绝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动退下来了。
两个核心要素
真正有所成就的,主要有两个核心因素:
1.靠谱的目标。在你的成就动机下,是否确定了可行的目标。这个目标不是结果(有钱,有才)而是实现结果的手段和方法;
2.持续的努力。有许多人都是想想而已,但是有的人真的去干了,这是巨大的分水岭。
当然,过程中还有方法的问题。但方法不对,只不过是事倍功半,你还是走在成功的路上,真的去做,方法很容易就学到了。
人生就好像一个循环。
行为 – 导致 -> 结果
结果 – 加强 -> 行为
关键点就在于提升认知,保证行为的正确性。这样一来就可以进入正向循环。最简单,就是守株待兔这个故事,认知错误之后,进入了错误的行为循环……
另外,爱迪生有句名言:“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,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;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,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重要。” 这里说的灵感就是天赋。
从事自己天赋弱的领域,通过努力可以做到良好,但很难做到优秀。
从事自己天赋强的领域,付出同样的努力,可以很轻松的做到优秀。
认识到自己天赋强的领域也很重要,并且任何时候都不晚。
(想想摩西老太,肯德基上校。)
提升认知的小建议
1.心理前提:自己主动求变,并进行坚持,复利的好处才可能发生。(求变不是三分钟热度,三天打渔两天晒网,变了之后还要坚持)
2.更新自己:不论是读书,还是参加课程都是很好的途径。说白了就是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!
但是请选择参加口碑好的付费课程,因为”免费的才是最贵的!”
这个道理听几次免费课你就会明白。免费课程都有其目的,你想要获得的东西和你付出的(包括时间、精力、注意力)可能不成正比。
3.重视平台的作用:一个无所事事的公司和一个能提供舞台,资源,机会的公司,成长绝对不一样。
希望大家提升认知之后,向着靠谱的目标,持续的努力!